观点文章

View

管理智慧
观点文章
创新成果
我们的洞见
2024. 02
2024. 01
2023. 12
2023. 11
2023. 10
2023. 09
2023. 08
2023.07
2023.06
2023. 05
2023. 04
2023. 03
2023. 02
2023. 01
2022. 12
2022. 11
2022. 10
2022. 09
2022. 08
2022. 07
2022. 06
2022. 05
2022. 04
2022. 03
2022. 02
2022 . 01
2021 . 12
2021 . 11
2021 . 10
2021 . 09
2021 . 08
2021 . 07
2021. 06
2021. 05
2021. 04
2021. 03
2021. 02
2021. 01
2020. 12
2020. 11
2020. 10
2020. 09
2020. 08
2020. 07
2020. 04
2020. 03
2020. 02

愉快的玩审美,你需要这样的格局

作者:

孔强--AG九游会设计总监

来源:

AG九游会管理V视角(ID: topduty)

在“趣知”微咨询课堂系列中,我们收听到了多种多样有关管理的趣知趣行,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话题可能与管理没有特别直接的关系,但却能够帮助大家在平时多一些发现与欣赏的角度,以至让大家可以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更好地面对工作与生活。


在长期的视觉设计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情况,当与客户探讨一件设计作品或艺术作品的时候,一开始,大家总是会各抒己见,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劣评价,认为它是好看的或是不好看的,每当遇到众口难调的问题时,我们总要去引导客户,慢慢通过认识上的统一来达成最终一致的认可。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对待一个感性的事物到底什么才是美呢?


就审美的问题,我大概会用几期的时间 为大家简单介绍著名美学家、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先生的代表著作《文艺心理学》,来看看他是如何来认识美和发现美的,同时来分享他在本书中的三个问题:


什么是美?

美带给我们怎样的心理体验?

如何感受到美?

本期我只为大家讲解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分析起来其实很复杂,朱光潜先生从三个角度来解析美的本质:

第一个角度是:心与物;

第二个角度是:自然与艺术;

第三个角度是:形式与内容。


1、心与物


美的感受并不是客观存在的某种事物,而是需要我们主观意念的介入才能实现。


比如,许多人可能觉得美就像一个放在窗台上的苹果,不管你看没看见,美就在那里,不声不响。但我们往下想,如果美就摆在那儿,为什么有的人感觉到了美,而有的人没有呢?


为什么许多著名大画家在世的时候并没有人觉得他们的作品美,反而是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被人们觉出美呢?就算是毕加索或梵高这样的大画家,为什么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他们的画美呢?这些问题都在说明美不是物品,不仅看不见、摸不着,也不像空气一样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


既然美不是客观的,那它是主观的吗?完全是我们心里想出来的吗?


看见一个事物,自己觉得美就是美,不美就是不美吗?


好像也不是这么回事,就算有人不觉得《蒙娜丽莎》美,但也丝毫不妨碍人们对它美的认定。如果美完全是主观的东西,又为什么有些事物在大多数人眼里是美的?这就说明美也不完全是主观想出来的,这个答案又把美推向了客观的一端。


在美学里面,心与物的关系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倾向哪一方都有讲得通和讲不通的地方。朱光潜先生将两者的关系进行调和,认为美在于心与物,也就是说物是材料,心是工具,只有通过心的加工,物才会让我们感受到美。


就好比我们面对一道数学题,虽然在给定的条件下,答案是客观存在的,但就算是“一加一”这么简单的题,我们也得过过脑子,用上思维这个工具,才能得出“等于二”这个答案。


美也是一样,它需要我们的内心与外在的物质进行合作,才会被呈现。


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观点。


2、自然与艺术


第二个角度也是进一步分析自然存在的事物或者景观并不是客观存在的美,而我们所感受到的美其实都是我们意识加工后的艺术。


自然,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物”,我们所感觉到的世界,山水、树木、日常用品、社会关系,这些都属于自然。想象一下,你外出旅游,奇形怪状的山或是清澈蜿蜒的水让你觉得特别美,这种美难道不是直接来自于自然,来自于物吗?的确,我们不能否认这种美建立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之上,但是这种美也需要我们自己的思维意识对看到的自然进行加工。


自然的美丑说的其实是正不正常,比如买菜的时候,我们都喜欢挑长得匀称、颜色饱满的,那些长得七扭八歪的蔬菜往往会被剩下,就是因为它们看起来不太正常而让人感觉奇怪。


但自然的美丑就是艺术的美丑吗?


并不是,两者是有区别的,这种区别就在于是否经过了人类智慧的加工。想一想,苹果砸中牛顿的时候,苹果变成万有引力公式了吗?并没有,苹果还是苹果,可牛顿却把它转化成了物理学原理。


艺术美也是一样,梵高的《向日葵》闻名世界,但真正长在田野乡间的向日葵 可没有这么多慕名而来的观众。

所以,不要小看我们的心灵工厂,它能做得可远不仅仅是照搬自然的美丑。


3、形式与内容


现在我们知道了自然美不等于艺术美,自然要经过我们的心灵作用才能产生美,才能称之为艺术,那么艺术美是在于形式还是内容呢?这也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角度,形式与内容。


美是形式与内容相互协作而产生的。这个问题一直备受争论,有人重内容,有人重形式,由此产生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和作品。我们不讨论这个,而是想一想当美产生的时候,它一定是内容与形式相互融合的状态,内容凭借形式得到了展现,形式也因内容而生动,两者相互成就,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吧。我们一般买衣服会注意什么呢?除了样式好不好看、喜不喜欢以外,我们往往还需要注意衣服适不适合我们。如果你在逛街时看中了一件外套,但试穿时却发现袖子的裁剪对你来说太紧了,显得上身臃肿,你可能就不太愿意买下这件衣服,因为它不适合你。


衣服就好比是形式,而我们的身材就是内容,如果衣服不能让我们的身材看起来更匀称或者更美,那就说明这件衣服不适合我们;反过来想想,一件衣服再好看,如果没有人穿,它的好看也会大打折扣,艺术也是一样,再好的内容必须依赖形式的表达,再好的形式也要搭载内容才有意义,两者和谐共处才能创造艺术之美。


通过以上三个角度,我们再回过头来想想什么是美。


首先,我们明确了美是我们的一种心理体验,而且是以物为基础;


其次,我们强调美需要我们主观作用的介入,所以自然不等于美,艺术也不是照搬自然,当我们的心灵作用产生了美,艺术也就应运而生;


最后我们发现,当艺术的形式与内容达到和谐统一时,就会产生艺术美。


好,关于什么是美,我今天就给大家讲述到这里,下一期我会尝试与大家分享第二个有关美的问题,谈一谈美带给我们的心理体验。